4月28日上午,外国语学院邀请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教研室主任牛仲君副教授来校,开展“国际胜任力与国际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讲座,与我院教师深入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路径。

牛仲君立足全球治理格局的深刻变革,深入剖析了当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面临的现状与挑战。他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和新型全球性议题不断涌现,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急需实现机制创新与能力升级。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理念,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中国籍人员在国际组织中的整体占比仍然偏低,反映出我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围绕这一议题,牛仲君以详实的数据为支撑,强调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战略意义。围绕国际经验,他介绍了国外高校依托本地国际组织资源,通过专业课程建设、实习项目安排、实践训练体系等方面形成的多元化培养路径,并分享了外交学院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学科建设方面的探索与成效。他指出,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应加快构建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并长期服务于国际组织体系。

在阐释“全球胜任力”时,牛仲君结合《国际公务员行为标准》,系统讲解了国际组织所需人才的核心素质模型,涵盖三项核心价值观、八项核心能力和六项核心管理能力。他指出,国际组织高度重视价值观、责任感与全球视野等核心素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强全球胜任力,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他还介绍了国际组织实习申请的相关路径、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政策以及求职资源,鼓励教师积极支持学生开拓国际发展渠道。
在交流环节,针对当前国际组织实习和志愿服务机会增多、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牛仲君与在场教师展开讨论。他指出,国际组织高度重视价值观认同与责任感培养,而实习薪酬相对有限,加之部分学生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与意愿。他建议,学院应加强国际组织文化与职业发展路径的宣传引导,帮助学生树立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激发其投身全球治理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本次讲座,教师们深入了解了国际组织运行机制和人才需求标准,为后续开发建设相关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完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提升。